“法官通过线上与学生面对面普法,不仅让普法课堂组织形式更方便、更快捷,而且普法的时效性、精准度更显著!”4月19日,郓城县南城中学教师李庆元对郓城法院所组织的普法e课堂称赞不已。
据了解,为了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郓城法院创新搭建“法润禾苗e课堂”互动普法平台,致力于突破传统普法宣讲中所存在的空间局限性、场次低频性、认知抽象性等壁垒,引导未成年人心有所畏、矩有所守、行有所止。
突破空间局限性扩大普法受众面
“以前我们与法官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组织普法课,但因受到教室等场所的限制,仅有少数部分学生能参与,到露天大操场上授课的话,天气情况、现场音效、纪律保持也都需要考虑,最终效果也不一定理想。”提起线下普法的空间局限性,教师陈莉深有所感。
针对上述问题,郓城法院与教育主管部门、学校、县法学会多次会商,整合人民法院庭审直播平台、人民法院调解平台、学校多媒体数字教育平台、腾讯会议等软硬件设施,搭建“普法e课堂”,实现法院与学校线上无障碍交流,法官足不出户即可与多所学校教室内的学生实现同时面对面交流,以此次普法为例,刘丰山法官一次性与南城中心初一年级12个班600余名中学生实现连线互动,切实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普法中来。
突破场次低频性实现普法常态化
“每次参加线下普法课,看到同学们求知的眼神,自己就想多讲两句,”提起自己以往的普法经历,法官助理杜可心感慨地说道,“我们能到学校普法的机会还是太少了,一是我们自己审判工作繁忙,二是学生们的课业也很紧张,普法时间很难协调。”
针对上述问题,郓城法院组织48名优秀法官及助理作为“法润禾苗e课堂”的主讲老师,定期在学校自习课时间开展微普法,既不耽误学生正常上课时间,也不影响法官日常审判,使普法e课堂更加受到师生欢迎。
突破认知抽象性提升普法体验感
“坏人被抓后是怎么处理的,是不是得五花大绑?”、“法官都是怎么进行开庭的,跟我们上课一样吗?”以往在开展线下普法课的过程中,主讲法官总会遇到同学们关于审判过程中的各类问题,虽然都会一一解答,但总是让同学们感觉很抽象。
针对上述问题,“法润禾苗e课堂”着重提升普法体验感,在交通肇事、故意伤害、电信诈骗等方面精选典型案例,通过e课堂,让孩子们可以线上“旁听”。另外,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体验法官的日常工作,郓城法院在试点院校布置了模拟法庭,法官可以通过e课堂,线上指导孩子们线下进行模拟法庭演练,“亲身”经历庭审过程,体验法律的权威庄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