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凡中的执着与坚守 |
||
来源: 发布时间: 2017年10月09日 | ||
平凡中的执着与坚守 ——记燕店法庭书记员葛序申同志 褪下军装,戴上国徽,2001年9月,服役15年的葛序申同志从部队转业至莘县法院工作。在法院工作的这16年来,葛序申同志一直在燕店法庭工作,历经了新老法庭的两次迁址,见证了人员流动的来来往往,可他从未跟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,他说,“党让我在哪里,我就在哪里,当兵的就得服从命令,这里就是我的家。” 他是工作上的“老黄牛” 作为一名转业军人,虽不是专业出身,葛序申同志一直积极工作,每年协助办案都有100件之多。对待工作,葛序申同志一直秉持着一种观念,当事人来打官司是来找我们解决问题的,不是来给我们添麻烦的,所以,对于当事人的诉求与辩争,他始终能做到耐心细致,尽力调解,使矛盾得以顺利化解。2015年,一起亲兄弟俩因拆墙发生纠纷的事诉至法院,该案由葛序申同志协办。兄弟二人是前后邻居,因琐事发生纠纷后,哥哥将弟弟居住的房屋的四面墙上均拆出一个大窟窿,导致弟弟的房屋四面漏风,经村里多次调解无果,双方情绪十分激动,随时都有发生殴斗的可能。立案后,葛序申同志首先稳住双方的情绪,然后,马不停蹄地带着书记员赶往现场勘验,经过多次丈量、取证,在确定了案件基本事实的基础上,对双方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作了多次调解工作,终于使被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主动修补好原告的房屋,原告也主动撤诉,一起兄弟之间的争执得以圆满解决。除了耐心细致,葛序申同志也有着自己的倔强和执着,曾有一起案件,因工作时间开着警车到村里寻找被告多次都受到阻碍,于是,在周末,葛序申同志一个人骑着自行车,从燕店到大王寨,穿着便装去村里打听,降低了村里人的警惕性,终于问到了准确的住址,上班后,该案得以顺利送达。…… 这些只是葛序申同志多年工作中的微小事例,五加二,白加黑是常态,中午顶着炎炎烈日送达,晚上加班加点整理卷宗更是家常便饭,对于他来说,多办一件案子,多解决一个矛盾,就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多一点的实现。不论办公条件有多么艰苦,不论办案压力有多么繁重,对于工作,他始终洋溢着热情,丝毫不知疲倦。 他是生活中的“老大哥” 作为燕店法庭年龄最大的老大哥,庭里的老老小小,不论是法官还是书记员,包括后勤人员,不管谁有困难,他永远是冲在最前面,最热情的那一个。每天早晨,到达法庭看到的第一个人,绝对是站在门口,满面微笑的老葛大哥,有的时候,他在拿着扫帚仔仔细细地打扫庭院,有的时候,他什么也没做,只是站在那里,看到同事们乘车来到法庭,就欣喜地和大家招手,尽管大家总会体贴的“责备”他,你不用天天出来接我们,可他却说,看到你们来,我就高兴,我喜欢和大家一起工作,这样法庭才有了人气……他就像一个大家长,热爱着这个家,照顾着每一名成员。自从燕店法庭迁了新址,便在院内开辟了一块田地种植蔬菜,任劳任怨的葛序申同志便主动承担了种植任务,为了避免影响工作,他总是在清晨和午间劳作,翻地、育苗、播种、浇水,除虫,一项项亲力亲为,就是为了让同事们可以吃上一口放心菜。对于法庭大大小小的事务,他总是冲在前面,大到防止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在法庭闹事,小到中午外出送达或未结束庭审的干警是否还未吃饭,他都要一个个打电话询问。同事们都说,有他在,我们就可以放心,他就是我们法庭的大总管。 他是人生路上那个永不停歇的“追梦者” 作为一名转业军人,葛序申同志没有进行过专门的法律学习,但对学习他有着无限的热忱。近十年来,他一直在司法考试的道路上不断拼搏。时到如今,尽管,作了爷爷的他或许错过了最佳的学习年龄,但他在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里,始终未曾言弃。面对一个个新入职的公务员,面对一个个的本科或研究生学历,他说他的内心也不平静过,这种不平静里包含着一点失落,但更多的却是自省与奋进。面对年轻的后辈,他从不倚老卖老,总是很谦虚,他说,我年龄大了,电脑打字也不快,比不上你们了,我得抓紧学习,跟你们学习,你们年轻的还这么努力,我也不能落后。面对有资格的老法官,他更是虚心求教,法庭每次集体讨论案子,他总是最积极最好学的那一个,不论谁的发言,他都会悉心记录下来,他说,年龄大了,怕记不住,就得写下来,回去慢慢学习……作为一名服役十几年的军人,他在部队是营级干部,转业回到地方,他一直坚守在基层,做着书记员的工作协助办案。面对从未接触过的专业,他在思想上始终坚守着军人的精神,不抛弃,不放弃,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,始终不渝地在学习的道路上踏实前进。 在基层工作的这十几年来,他几乎未获得过任何奖励,不是能力达不到,而是他从不参与,从来都是主动放弃,他说,我老了,机会应该给年轻人。朴实,谦虚,热情,执着,满面的微笑,是他常挂在脸上的表情,这样一个可亲可敬的老大哥,就是枯燥的基层法庭生活中一个温暖的所在,他在平凡中的执着与坚守,时刻给人以向上的力量。 |
||
|
||
【关闭】 | ||
|
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