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法院文化 > 法官文苑

小家大爱 融情于法——日照东港法院家事审判二三事

来源:   发布时间: 2021年06月22日

小家大爱 融情于法

——日照市东港区法院家事审判二三事

樊艳潮  张 伟  刘善霞

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,这个细胞的健康程度,关乎国家发展、民族进步和社会稳定。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不仅要靠道德来维系,也需要法律来调整,近年来,东港法院积极探索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创新,不断提高家事纠纷化解能力和水平,让法官“善断家务事”。

专业化平台,提升办案质效

“婚姻需要理解和包容,多一份包容,就多一份幸福……”,东港法院城郊法庭家事法庭里,法官郗小慧正在为一对离婚案件的夫妻做调解工作,在这里,没有原告、被告和法官,只有丈夫、妻子以及为他们解心结的“和事佬”,大家围坐在一起话生活、谈感情,不像是开庭反而像一次家庭会议。最终,在法官的循循劝导下,这对因家庭琐事婚姻亮“红灯”的小两口重归于好,这是东港法院家事审判团队成立之初,成功调解的首起案件。

今年初,为进一步推进家事审判改革,东港法院依托城郊法庭、石臼法庭两处派出法庭,组建成立家事审判专业化团队,选派调解能力突出、富有责任心、以女性为主的法官担任家事法官,发挥她们亲和、细致、善沟通优势,提高矛盾化解成功率。

“我们最美的祝福,是你们和好如初;我们最大的心愿,是你们家庭和睦”,像这样的标语在东港法院家事法庭随处可见,饱含深情,温暖人心。东港法院根据家事案件特点,装修打造以“爱”与“和”为主题的家事文化长廊及家事审判庭。家事文化长廊采取古典与现代风格相结合,通过悬挂家风家训名言警句和字画,将“爱”“和”理念潜移默化渗透进当事人内心,为当事人上好无声的一课。家事审判庭采取回字形结构,以丈夫、妻子、父母等称谓代替原、被告、第三人坐席,从形式上弱化传统审判庭的对抗性,为审判顺利开展做好硬件保障。

要素式审理,提速纠纷化解

“本来我已经做好激烈辩论的准备了,没想到开庭前大家把表一填,谁更具备抚养子女的优势一目了然,庭审不到一小时结束了。”陈女士所说的表格是《东港法院抚养纠纷诉讼要素表》,一张表格,涵盖了离婚双方职业、收入、经济状况、健康状况等案件审理的关键要素,简明扼要,重点突出。面对近年来家事案件数量不断增长的态势,东港法院通过梳理整合相关法律法规,归纳各类家事纠纷审理要素,制作形成了一套《家事案件要素审查表》,覆盖离婚纠纷、离婚后财产分割纠纷、抚养纠纷、继承纠纷等大部分家事纠纷案由,由法官助理指导各方当事人在庭前填写,方便法官及时总结归纳争议焦点,大大缩短了庭审时间,提高庭审效率。

此外,东港法院家事审判团队还创新推出“表格式”裁判文书,将主体身份、诉辩意见、审理查明、裁判理由及裁判结果等予以简化填写,篇幅大大减少,内容清晰明确,裁判文书更具针对性和易懂性。相比传统的家事裁判文书需要载明当事人证据出示、情感纠葛等内容,“瘦身”后的表格式裁判文书不仅有利于保护当事人隐私,又能够当庭制作、当庭送达,极大地缩短了案件审限,提高了纠纷化解效率。

人性化服务,彰显司法关怀

   “如果婚姻是因为爱而结合,那么离婚就是一次为爱转身,你的幸福需要自己成全”,一段温情的话语,附在了李女士收到的离婚判决中,“看到这段话我百感交集,虽然判决结果让我一时难以接受,但还是非常感谢法官对我的关心……”李女士表示会收拾好心情,重新开始。这是东港法院推出的家事审判“法官寄语”制度。“法官寄语,就是使用人性化、简洁明了的语言,在裁判文书末尾对当事人进行启发教育,使其感受到司法的关怀与温暖,达到为当事人解开心结、抚平创伤的效果”,法官刘善霞说到。

与其他纠纷相比,家事纠纷在人身、财产权益的背后牵涉更多伦理和情感纠葛,案结易,事了不易,人和更难。为此,东港法院积极转变家事审判理念,在案件办理中付出更多“情感劳动”,将“人情味”注入案件审理的始终。一方面,在家事审判中引入心理干预机制,建立以合议庭成员为主,妇联、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、心理协会等共同参与的家事案件联合调处机制,根据案件需要,在诉讼各阶段为当事人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,及时化解不良情绪。另一方面,延伸司法触角,建立婚姻冷静期、法官寄语、判后回访等制度,使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人文关怀,增强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接受度,最大限度实现“和”的效果。

“家事审判是一项综合性、全局性的工作,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睦,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实践,力争把家事审判做好做专做精”,东港法院院长王善军如是说。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