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法院要闻

东港法院:鉴定+调解,为解纷“加码”!

来源:   发布时间: 2025年04月17日

东港法院:鉴定+调解,为解纷“加码”!

装修合同纠纷中,因工程造价、质量、费用结算等问题引发的鉴定争议往往成为解纷“堵点”。近日,东港法院技术室运用“鉴定+调解”工作模式,成功将一起耗时数月、争议激烈的装修合同纠纷案件转化为双方握手言和,打破了传统鉴定程序“周期长、成本高、矛盾深”的困境。

基本案情

某建筑公司和任某签订装饰装修合同,约定由某建筑公司承包任某的酒店室内装修工程项目,合同总价为202万元。然而,在装修过程中,双方因装修质量、工期延误以及增项费用等问题发生矛盾,任某未按时支付剩余装修款项36万余元,某建筑公司多次讨要未果后,将任某诉至法院。

鉴定争议成为解纷“拦路虎”

庭审过程中,某建筑公司提出申请对工程质量、维修价格进行鉴定。任某则主张某建筑公司在装修施工过程中,工程质量出现瑕疵,应当赔偿其损失,故不同意支付尾款,并申请法院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。

案件进入司法鉴定阶段后,技术室干警认真审核材料,深入了解案情,认为本案鉴定所需时间长、鉴定复杂、费用负担重,面对案件的特殊性,技术室主动转变角色,将技术辅助职能与纠纷化解深度融合,于是第一时间组织双方当事人及鉴定机构到现场进行勘查,并开展调解工作,但双方矛盾较深,坚持要求进行鉴定。

“我就是要打这场官司,为了一搏输赢,费用再多也要打下去!”任某情绪激动,拍着桌子说道。

“合同写的清清楚楚,我装修他给钱,现在他不给钱了,哪有这么干的?”某建筑公司负责人据理力争。

“鉴定+调解”双轮驱动解纷争

面对双方当事人各不相让的态度,技术室干警没有“一鉴了之”,而是在借助与鉴定专家现场勘验讲评时,从法理、情理多角度入手,耐心释明法律后果。同时,技术室干警从诚信履约、换位思考的角度劝导任某:“若是质量确有问题,法院一定公正处理,但拖欠装修款既伤和气,更损信誉。日照马上迎来旅游旺季,您的酒店一直这样空闲着损失是不是会更大。”

经过几轮“面对面”“背靠背”的反复沟通协调,逐步打开双方当事人的心结,拉近双方诉求差距,最终成功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:双方解除装修合同;任某给付某建筑公司装修款20万元,并及时履行完毕。

在勘查现场,任某和某建筑公司负责人握手言和。这场剑拔弩张的装修合同纠纷,在技术室的努力下,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
司法鉴定的目的并非机械的“一鉴了之”,秉持“案件到我为止”的理念用心服务,促进当事人化解矛盾,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,去年来,东港法院在鉴定环节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3起。下一步,东港法院将持续推动“鉴定+调解”的深度融合,减轻当事人诉累,提高解纷效率,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。

关闭